26.ROBO2:
ROBO(roundabout)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它是研究者在果蝇中用遗传学手段筛选影响轴突定向的突变体过程中发现的[4]。ROBO2(roundaboutguidancereceptor2,迂回指导受体2)是ROBO家族的一个成员,它是Slit1(slithomolog1)和Slit2(slithomolog2)的受体,该基因位于染色体3p12.3,研究显示其在轴突导向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5]。
XuF等[6]首次在MDS患者中检测到存在ROBO2突变(4.1%,8/),且认为ROBO2在MDS和AML中被看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在MDS中,ROBO2突变与高的AML转化率及短的生存率有关,ROBO2突变似乎也与其他突变基因相排斥,如RUNX1、BCOR和GATA2。
27.RUNX1:
RUNX1(也称AML1)基因位于染色体21q22.3,编码核心结合因子(CBF)复合体的alpha亚基蛋白,在正常造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的易位或突变可见于多种白血病;遗传性RUNX1突变可导致血小板异常并易患AML,或表现为家族性AML。RUNX1突变可发生于编码区全长,突变类型可为基因缺失,也可为点突变或短片段的插入/缺失突变。碱基替代突变多位于Exon3(部分)、4、5编码的RHD结构域;移码突变超过突变比例的50%。
RUNX1突变在多种血液肿瘤中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1-4]。在AML中RUNX1突变率约13.2%,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ML(CN-AML)中可达32.7%,老年AML患者更多见,RUNX1突变的患者多化疗耐药,并且移植后易复发[5]。在MDS中,CMML中RUNX1突变率可达37%;RAEB、RAEB-T、MDS/AML患者中RUNX1突变率达23.6%[6]。CML急髓变的患者中阳性率约13%。MPN患者出现RUNX1突变可能是向AML转变的因素[7]。在ALL中RUNX1突变相对多见于ETP-ALL(15.6%),在非ETP-ALL中较少见(4.8%)。
28.SETBP1
SETBP1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1,编码一种含有SKI同源结构域、SET结合结构域和3个核定位信号的蛋白。该基因突变可导致伴发育异常和肿瘤易感的SGS(Schinzel-Giedionsyndrome)综合征,也可见于JMML、CMML、aCML、MDS/MPN等多种髓系肿瘤。
SETBP1突变见于多种髓系肿瘤,包括约33%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24.3%的不典型慢粒(aCML)、15%的CMML、17%的继发AML(sAML)、7.6%的JMML、9%的MDS/MPN,在原发MDS(3.3%)、MPN(4%)中较少见。SETBP1突变的出现常提示疾病的进展,多伴ASXL1突变、白细胞计数高、髓外病变并且预后差。
SETBP1在髓系肿瘤中的突变类型为活化性突变。突变集中发生于p.-区域,尤其常见于D-G的保守序列。E3泛素连接酶可促进SETBP1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而SETBP1突变导致E3泛素连接酶不能与之结合,导致SETBP1蛋白积累数量增加,从而活性增强。
29.SF3B1:
SF3B1基因位于染色体2q33.1,编码剪接因子3b蛋白复合体亚单位1。SF3B1突变主要见于MDS、MPN和CLL,突变可导致多种基因的mRNA紊乱剪接。两种疾病中SF3B1突变发生的规律和预后意义不同,在其它肿瘤中少见。
在MDS或MDS/MPN中,SF3B1突变率约20-30%,其中RARS-T中可达87.2%。突变以Exon12、15突变多见,以KE突变最常见(占所有突变的55%)。在MDS中SF3B1突变出现较早,具有该突变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都较高,骨髓幼稚细胞比例较低,总体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
在RARS-T患者中,SF3B1突变率可达87.2%,JAK2VF突变率为76.6%,MPL突变率为2.1%。部分患者同时有SF3B1和JAK2VF或MPL阳性,而三种突变的总阳性率可达%。
在CLL中SF3B1突变率约10-15%,KE突变最常见,约占突变数的一半。但CLL中次常见的为GD突变,该突变在MDS中少见。CLL中SF3B1突变更多出现于疾病进展期,预后较差。
30.SH2B3
SH2B3(SH2Badaptorprotein3,SH2B3),即淋巴细胞特异连接蛋白,又称LNK蛋白,属于连接蛋白SH2B家族的一员,由SH2B3(LNK)基因所编码。SH2B3蛋白上有多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使其可在JAK-STAT、Ras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等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作用,参与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内皮修复,血小板扩散、粘附,细胞骨架调控[10],并且在JAK-STAT、Ras/MAPK、P13K等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LNK蛋白主要在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上表达,可介导T细胞受体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等细胞外受体及细胞内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
SH2B3基因调控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在造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研究[11,12]提示SH2B3基因的功能性突变和/或SNP可导致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MPN新的发生机制。SH2B3突变主要发生在2号外显子上,SH2及PH功能区是突变的热点区域[12]。有两名韩国学者[13,14]分别对42名和75名MPN患者进行SH2B3突变检测,结果显示SH2B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7.1%和2.7%,且在SH2B3基因8号外显子(C-末端功能区)也存在突变,突变位点为c.TC(p.IT)、c.CT(p.Q*)、c.CT(p.RW)。尽管在MPN中SH2B3突变概率不高,但是该突变可能是MPN发病早期关键的突变因素,MPN表现为不同亚型与SH2B3和/或JAK2基因突变类型有关。尤其在JAK2突变阴性的MPN中,SH2B3突变的特异性和/或某些SNP可能是导致MPN向不同亚型分化的关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