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精致思刘宝瑞教授肿瘤治疗性疫苗能否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前言

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CCTB)于12月10-12日在隆重召开。大会秉承“创新、转化、合作、共享”理念,守正创新,紧密围绕肿瘤标志物领域一年来各方面最新进展与突破,促进多学科整合、全方位合作。在肿瘤免疫治疗标志物论坛上,南京大医院刘宝瑞教授探讨了肿瘤治疗性疫苗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优势特点。

专家简介

刘宝瑞教授

南京大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美国MDAndersonCancerCenter博士后

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主委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主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肉瘤(STS)源于纤维、脂肪、平滑肌、滑膜、横纹肌、间皮、血管及淋巴管等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神经组织肿瘤,但不包括骨、软骨以及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其分类非常繁杂,有12大类,49个亚型。在早期诊断为STS的患者当中,超过40%在接受手术和放疗后会出现转移,发生转移的STS患者预后较差,总生存期仅为12-19个月,且有效的治疗手段较匮乏,总体有效率较低。

肿瘤免疫治疗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工程化细胞治疗和个体化肿瘤疫苗。其中,治疗性疫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很受瞩目的一个领域。治疗性肿瘤疫苗技术主要包括原位疫苗和传统的皮下疫苗两大类,原位疫苗分为放射治疗和瘤内免疫调节药物的注射,传统的皮下疫苗包括新抗原疫苗和癌睾抗原疫苗。

原位疫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作用在于使部分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更重要的是调节免疫微环境可以使冷肿瘤变成热肿瘤,也就是说,用放射治疗的手段并不是达到传统放射治疗的目的,而是达到免疫调节的目的。

瘤内免疫调节药物的注射

瘤内免疫调节药物的注射作为蓬勃发展的免疫学中的新领域,其特点在于:(1)在肿瘤组织和引流淋巴结形成高浓度;(2)直接激活肿瘤组织内的免疫细胞,起到“原位疫苗”的效果,激发“远位效应”;(3)明显降低全身治疗的毒副作用;(4)瘤内免疫治疗的主要挑战在于,需要成熟的病灶穿刺技术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合作。目前,已报道用于瘤内免疫治疗的药物有Toll样受体激动剂(TLR)、cGAS/STING通路激动剂、细菌毒素、溶瘤病毒、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包括免疫检查点抗体)、化疗药物等。

传统皮下疫苗

传统的皮下疫苗包括新抗原疫苗和癌睾抗原疫苗,新抗原属非人类正常基因组来源,基因突变产物,例如KRASG12D等,或致瘤病毒整合入基因组,例如:EBV-LMP2A等。癌睾抗原属肿瘤组织和睾丸组织表达,例如:NYESO-1、MAGE-A1等。

纳米新抗原疫苗

纳米新抗原疫苗是在新抗原疫苗基础上将其纳米化,其优势在于:(1)纳米粒子更容易聚集于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2)纳米粒子可以同时负载多种多肽疫苗,共同投递;(3)纳米粒子的被动靶向特征和缓释特征可以避免肽的降解,延长效应时间。

癌睾抗原

癌睾抗原表达于睾丸生殖细胞和肿瘤细胞,特异性良好,表达率较高,免疫原性中等。癌睾抗原的特点在于:(1)睾丸、胚胎、胎盘之外的正常组织均不表达;(2)在STS以及黑色素瘤、肺癌、卵巢癌、食管癌等肿瘤高表达;(3)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小结

目前,肿瘤治疗性疫苗的应用仍处于临床初期探索阶段,如何将其与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inglawyer.com/szlblwh/88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