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对心、脑、肾等生命靶器官的危害性极大。如果能早些认识动脉硬化的某些征兆,加强自我防护和监测,就能对动脉硬化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身体出现动脉硬化时会有5个早期症状
1、头晕、头痛
如果长期出现头痛的情况的话,可能是动脉硬化的症状,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2、烦躁、心悸、失眠
无缘无故的烦躁大家可能会觉得是自己情绪不太好,所以不会太在意。其实,烦躁也有可能是动脉硬化的前兆。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3、内耳反应
当动脉硬化缺血时,会很快引起内耳反应,出现耳鸣、耳聋或眩晕等。这是因为内耳和脑组织一样不能耐受缺氧,而且比心肌对缺氧更为敏感。
4、记忆力减退
早期的动脉硬化,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工作学习都很吃力,并且记忆力减退非常快,遇事往事,但记忆力缺损表现不是很明显。
5、睡眠障碍
早期动脉硬化会有失眠,难入睡,多梦,易惊醒,盗汗等表现,并且情绪行为改变很大。另外动脉硬化可因脑部组织受累不同发生病变,使病情多样化。
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
?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血脂异常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患者;
?有动脉硬化家族史者;
?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的人群;
?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脂饮食的人群;
?腹型肥胖、缺少运动的人群。
临床分期
1、无症状隐匿期:(对应于I~IV和Va型病变)粥样硬化斑块已形成,但尚无明显狭窄,因此无器官受累临床表现。脂质条纹多于5~10岁的儿童开始,粥样斑块始见于20岁。
2、缺血期:(对应于Vb、Vc及部分Va型病变)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器官缺血,根据累及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①脑动脉狭窄: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晕厥。长期缺血可引起脑萎缩,表现为痴呆及精神变态。②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表现为心绞痛。长期缺血可导致心肌纤维化,表现为心功能减退、心力衰竭。③肾动脉狭窄: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④肠系膜动脉狭窄:消化不良、肠道张力降低。⑤四肢动脉狭窄: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持续性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感减弱或消失。⑥其它器官血管狭窄:出现相应器官缺血症状。
3、坏死期:动脉堵塞或血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相应器官组织坏死产生的症状:
①脑血管闭塞:表现为脑梗死,出现头痛、眩晕、呕吐,意识丧失、肢体偏瘫、偏盲、失语等。
②冠状动脉闭塞: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
③肾动脉闭塞:肾区疼痛、少尿、发热等。
④肠系膜动脉闭塞:剧烈腹痛、腹胀、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休克等。
⑤四肢动脉闭塞:表现为肢体坏疽。
⑥其它器官血管闭塞:出现相应器官组织坏死症状。
4、纤维化期:长期缺血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纤维化萎缩而产生的症状:
①脑萎缩:可引起痴呆,表现为精神病态、行动失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性格完全变态等。
②心脏纤维化: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
③肾萎缩:可发展为肾衰竭。
动脉硬化的预防
动脉硬化可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是一种无声的可怕杀手,不得不防!在预防动脉硬化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戒烟:
吸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
2、饮食调节:
每日三餐要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因为即使是瘦肉也含10-20%的脂肪,应该把肉中的多余脂肪消除掉,把脂肪摄入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可多食用山楂和苹果。山楂具有调节心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及冠脉血流量的作用;苹果中所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而发挥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此外,充足的α-亚麻酸必不可少,这是一种人体必需又无法自身合成的ω-3系脂肪酸。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长期足量摄入a-亚麻酸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癌症、炎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心脏病、脑血栓、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的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体育运动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把身体多余的胆固醇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