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儿童首要死因是损伤与中毒。第二死因呢,恐怕知晓的人比较少了。
记者丨光啊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肿瘤是儿童第二大死因,据流行病学统计,近五年儿童肿瘤增长8.2%。其中头颈肿瘤增长达10.1%,占所有儿科肿瘤12%。
儿童肿瘤普遍有个误区,也是该领域困境之一,即儿童不是“小大人”。以头颈肿瘤为例,成人集中在喉癌、甲状腺癌、口腔癌和鼻咽癌;而儿童头颈肿瘤主要分别在:甲状腺癌、淋巴管畸形、软组织肉瘤、脂肪母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这些癌种普遍恶性程度高、生存质量差,例如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生存率为67%、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生存率只有50%等。
成人头颈肿瘤病因包括了饮酒、吸烟、HPV感染。儿童则在于围生期和出生后基因突变、围生期环境因素及其他如电离辐射损伤和内分泌因素。
即使成人儿童共患肿瘤,病因、机制也会不同,肿瘤形态与分子基础也不同。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瘤,儿童以RET/PTC重排、RET突变为主;成人以BRAF和RAS为主;两者的差异表达基因不同,PTC发生发展机制也不同。
儿童肿瘤误诊误治比例很大
尽管头颈肿瘤占儿童肿瘤的比例很高,临床诊疗却面临很大困境。例如晚期和重度患儿多见(我国Ⅲ-Ⅳ期肿瘤患儿高达60%以上,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此外,可以肯定各地儿童肿瘤治疗过程中均存在较大比例误诊误治,医院越严重(由于临床诊疗信息化不健全,目前很难精确统计儿童恶性肿瘤误诊误治率)。
在8月24-26日的“国际暨第十四届全国头颈肿瘤学术大会”上,首都医科医院倪鑫院长介绍了数例肿瘤患儿艰辛的求诊之路。如下图1是就医历程9个月,花费8万,经手术和术后化疗依然疗效欠佳,瘤体增长迅速需再次手术的13岁患儿,患有横纹肌肉瘤。
图1
图2是奔走全国6家医院,医治无门,病情加重,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9个月大患儿,确诊为神经纤维瘤。
图2
图3是个2岁男童,发现右侧翼腭窝肿物1年,经11次化疗+1次放疗后肿物增大,医院确诊为儿童内胚窦瘤,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岁患儿。
图3
图4中患尤文肉瘤样小圆细胞肉瘤的9岁患儿,这是非常罕见的病例,通过头颈外科+神外科+骨科+肿瘤外科的MDT模式获得了不错的治疗。
图4
除了临床问题,儿童肿瘤还面临登记系统不健全、研究投入不足、研究视角局限的困境。与成人癌症相比,儿童癌症占比不超1%,除儿童白血病设有专项研究基金,其他恶性肿瘤缺乏专项支持。
研究多集中在治疗、生物学和病因研究,缺乏肿瘤防控、生存结局、早期筛查及流行病学研究,有一些研究也集中在儿童白血病;一些临床试验项目和规模都小,医院或中心在做。
儿童肿瘤4P防控体系
儿童肿瘤也强调4P防控体系,要预防未病,精治疗已病,挽救深病和顺待终末。
预防未病强调自查,在体检筛查时应该添加肿瘤项目(B超及血甲胎球蛋白、尿儿茶酚胺等瘤标测定),推广孕期宣教和家庭自查。通过一级防控(疫苗和自查)阻止危险因素转向癌前病变,通过二级防控(筛查)阻断癌前病变向肿瘤转变。
据报道,母亲本次怀孕前发生流产、孕期有出血史、孕期服用药物、父母亲有职业暴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等都是儿童恶性肿瘤母孕期基本危险因素。研究也称,孕期服用叶酸可能减少儿童实体肿瘤发生率。
精治已病是强调靶向,由多科综合制定个体靶向治疗计划,最大程度保证生活质量。挽救深病则强调突击,确诊扩散、转移或复发后,实行限制性超强治疗,但不能无限期无限度,争取长期带瘤生存。
顺待终末重在顺势,对晚期患儿姑息关怀,进行疼痛评估、姑息治疗等。由于儿童患者表达不够等,这一项很具挑战性,也是应足够重视的一方面。
对于儿童肿瘤中头颈肿瘤,倪鑫院长在会上讲到,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头颈外科医生治疗肿瘤。当然,要有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支持,即使不能综合,也要做好手术;即使不能手术,也要做好诊断;实在无法确诊的,要谨防误诊。
会议简介
8月24-26日,“国际暨第十四届全国头颈肿瘤学术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又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北京儿童健康基金会主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医院、首都医科医院、中医院、医院、医院共同承办。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