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瘤的定义
偶发瘤Incidentaloma
是指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经体检或者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肿瘤。(via维基百科)
图片来源:WIKIPEDIA维基百科
PET/MR技术参数及优势
图为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PET/MR(研究型)
——技术参数——
?采用了64环PET晶体设计。高清PET技术,可以得到更清晰、边缘更锐利高清PET图像。
?一体化PET/MR,PET与MR的协同采集,可以精确匹配两者图像。
——优势——
?既具备了极高的敏感度,又有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和空间分辨率,极大提高早期、微小病变诊断和监测能力。
?无电离辐射
PET/MR可降低儿童肿瘤检查时辐射剂量73%
新闻图片来源:Sch?fer,etal.Radiology.Oct;(1):-31
PET/MR能发现哪些偶发瘤?
头颅/神经系统: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垂体瘤,脊膜瘤,神经源性肿瘤
五官及颌面部:鼻咽癌,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
颈部:甲状腺癌/瘤
胸部:肺癌,胸腺瘤
乳腺:乳腺癌,纤维腺瘤
肝脏: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胰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IPMN
脾脏:血管瘤,淋巴管瘤
肾上腺:肾上腺腺瘤
泌尿系统: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癌
结、直肠:结(直)肠癌
生殖系统: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肌瘤
骨骼系统:血管瘤,骨样骨瘤,内生软骨瘤
PET/MR
头颅/神经系统
室管膜瘤
◆案例:老年男性,PET/MR检查发现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由于年龄偏大,目前没有手术,随访观察中。
点评:
位于第四脑室的室管膜瘤不断增大会造成占位效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需要外科处理。
海绵状血管瘤
◆案例:中年男性,PET/MR发现脑内左侧基底节区一直径约1.2cm的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
点评:
海绵状血管瘤常以反复少量出血为特点,如果已经有明显症状的需要去做手术,少量出血的患者一般3-6个月后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脑膜瘤
◆案例:老年女性,无症状,PET/MR发现颅内大脑镰旁一长径3.2cm的脑膜瘤,有轻度占位效应。
点评:
脑膜瘤虽然是脑外良性肿瘤,但增大后会压迫邻近脑组织。首选手术治疗,靠近大脑镰旁的需要注意避免损伤上矢状窦,术前需要做磁共振脑静脉成像(MRV)了解脑膜瘤与静脉窦的关系。
垂体瘤
◆案例:老年男性,PET/MR发现鞍内偏右侧一长径约1.2cm结节,FDG代谢增高,诊断为垂体大腺瘤。
点评:
有功能的垂体瘤可以造成女性泌乳和月经周期紊乱,也可以造成肢端肥大容易被发现而求医。无功能垂体瘤一般都是被偶然发现的。垂体瘤增大会压迫视神经影响视力,需要尽早手术处理。
脊膜瘤
◆案例:老年女性,无任何症状,PET/MR发现颅颈交界处发现一长径约2.5cm的病灶,明显压迫脊髓。
点评:
脊膜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位于颅颈交界处的脊膜瘤容易压迫脊髓,如发生颈部外伤,可能致急性脊髓损伤,后果不堪设想。及时手术处理可以避免。
神经源性肿瘤
◆案例:中年男性,PET/MR发现右侧髂腰肌后方一类圆形异常信号,长径约2.0cm,FDG轻度代谢增高,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
点评:
神经源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定期随访复查。
PET/MR
五官/颌面部
鼻咽癌
◆案例:中老年男性,头晕3月。PET/MR检查发现鼻咽左侧壁及顶壁粘膜增厚,FDG代谢增高,考虑鼻咽癌可能大,后经鼻咽镜证实。
点评:
鼻咽癌症状不典型时容易被忽视,头晕,不明原因听力下降,回吸鼻涕中带血,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时应引起重视,及早进行检查。鼻咽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侵犯颅底及远处转移预后不佳。
腮腺腺淋巴瘤
◆案例:中老年男性,PET/MR发现右侧腮腺浅叶见一长径约2.1cm异常信号灶,FDG代谢增高,术后病理诊断为腺淋巴瘤。
点评:
腮腺腺淋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吸烟者中多见。与腮腺另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一样,单纯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多形性腺瘤
◆案例:中年男性,PET/MR发现右侧腮腺后内深叶见结节样异常信号灶,大小约2.0cm×1.4cm,FDG摄取增高,考虑为多形性腺瘤,术后病理证实。
点评:
多形性腺瘤的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一般术后无复发风险。
PET/MR
颈部
甲状腺癌
◆案例:中老年男性,PET/MR发现甲状腺右叶一直径约1.5cm结节,FDG代谢明显增高,术后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点评:
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如何处理常规筛查出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仍有争议,年上半年,JAMAOcology将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从癌症家族“开除”。
甲状腺腺瘤
◆案例:老年女性,PET/MR发现甲状腺右叶一类圆形小结节,边界清楚,FDG轻度摄取增高,诊断为甲状腺腺瘤。
点评: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经活检或针吸细胞学确诊为良性腺瘤时,可B超密切随访复查,随访间隔首次6个月,如无明显变化间隔1年;如增大出现压迫症状或产生甲亢可手术切除。
PET/MR
胸部
早期肺癌
◆案例:中老年女性,PET/MR发现左肺上叶直径约1.0cm小结节,FDG摄取增高,低剂量CT更好地显示了结节特征,此例术后病理肺腺癌。
点评:
早期肺癌通常无任何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查对发现帮助不大。一般低剂量CT可以发现并很好地显示结节特征,PET/MR虽然不是首选方法,但大于1cm的实性结节还是可以发现,定性相对较难。而磨玻璃密度结节目前只能依靠低剂量CT发现。
胸腺瘤
◆案例:中年女性,容易疲劳,一月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PET/MR发现胸腺区肿块最大横截面积约4.8cm*2.7cm,FDG代谢增高,术后病理:胸腺瘤。
点评:
胸腺瘤是纵隔常见的良性肿瘤,病灶较小(1cm)或者无明显FDG代谢增高的可以定期复查,如代谢增高建议咨询胸外科如何处理。
PET/MR
乳腺
乳腺癌
◆案例:中老年女性,无乳腺疾病史。PET/MR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见一类圆形结节,长径约1.2cm,FDG摄取增高,考虑为乳腺癌可能大,术后病理证实。
点评:
PET/MR中的PET和MR的DWI序列敏感性均高,联合运用可以早期发现病灶并定性。此例无淋巴结转移,早期乳腺癌还可以选择保乳,预后佳。
PET/MR
肝脏
肝细胞癌
◆案例:老年男性,肝区隐痛数年,乙肝病史5年,甲胎蛋白3.25ng/ml。PET/MR发现肝左右叶交界处长径约8.2cm,FDG轻度摄取增高,诊断为肝细胞癌,术后病理证实。
点评:
乙肝患者罹患肝细胞癌的可能性较正常人高,甲胎蛋白明显增高提示肝细胞癌,但近一半患者甲胎蛋白并不高,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乙肝患者定期随访很重要,早期发现的小肝癌可以选择介入或者射频消融等微创方法。
局灶性结节增生
◆案例:青少年女性,腰部疼痛6-7年。PET/MR检查肝左内叶偶然发现一长径约2.2cm结节,FDG本底摄取,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点评:
局灶性结节增生一种肝脏良性病变,较为少见,多好发于年轻女性,大多数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病灶较小不需要手术,定期随访复查即可。
海绵状血管瘤
◆案例:中年男性,PET/MR发现肝右叶异常信号灶,长径约3.6cm,无FDG代谢增高,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
点评: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定期复查即可。如血管瘤巨大压迫邻近组织,则需要处理,目前以微创手术为主。
征稿征稿范围:
原创的肿瘤学科相关新闻、故事、病例、教程、科普文章等等。
投稿联系人:
,申请好友时请注明“投稿”
邮箱:Joe
my-doctor.cn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