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新生儿出生时,受到子宫收缩及产道的挤压,头顶左右侧或后侧出现瘤样隆起,医学上称为产瘤。分娩过程中胎头到达骨盆底时,胎头受压使得颅骨重叠同时使胎头拉长变形以利于分娩,若胎头过度受压使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发生水肿、淤血等情况,甚至可发生皮下血肿。
二、头皮组成
头皮由外向内分别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层、骨膜层。
皮层: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愈后快。
皮下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额肌,后连枕肌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层:紧贴颅骨外板,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
三、分类
1.皮下水肿:胎儿头皮下对称隆起位于耻骨联合下,左枕横位时水肿位于右顶骨,右枕横位时位于左顶骨,常有数毫米的渗出,可跨过骨缝。有时与血肿并存。
2.皮下血肿:位于皮肤与帽状腱膜间,由于头皮组织含有丰富血管,血管破裂出血时形成血肿,血液不易向周围扩散,血肿局限,界限分明。
3.帽状腱膜下血肿:可见头部广泛隆起,界限不清,手指触压时有液体波动感,是由于腱膜下层组织疏松且帽状腱膜下的血液并不凝固,血肿易向周围扩散。
4.骨膜下血肿:由于骨膜在颅缝处附着牢固故血肿不会跨过骨缝,可以此与上述水肿、血肿鉴别。
四、合并症
胎儿:巨大儿
母体:糖尿病、肥胖、高龄
产科:产程延长、产钳助产等
五、处理
由于产瘤属于颅外水肿、血肿,不影响脑部结构及功能,且由于胎儿头部柔软,骨缝未愈合,容易变形及恢复。水肿一般2-3天可被吸收,无需特殊处理,需避免揉搓。
血肿吸收时间约10余天,若血肿较大其吸收时间延长可至一月。也可通过穿刺抽血消除血肿,但需细致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与颅内出血鉴别。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