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医超声知识小科普脾脏系列之脾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超声内出血。脾脏损伤在腹部创伤中可高达40%-50%,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脏破裂占20%-40%。脾破裂可分为外伤性脾破裂和自发性脾破裂。在外伤性脾破裂中,发生在腹部的开放性损伤,多由摔跌、车祸、拳击等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作用于左上腹造成的,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腹部损伤。自发性脾破裂一般无明确外伤史,而脾脏发生了突发性或隐匿性破裂,临床少见,占全部脾破裂的3%-4%,主要发生于病理性脾脏,多数仍有一定诱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或突然体位改变等。

脾外伤超声检查,在能清晰显示脾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病人的翻动。病情危急但需要进行检查时,应提醒临床医生先进行抗休克等治疗,待病情稳定或配备抢救措施后进行检查,以免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脾外伤超声检查存在假阴性,如超声未能明确脾破裂的直接征象,胆腹腔内出现游离液体时,应结合临床,不能完全排除脾破裂的可能。部分脾外伤病人可出现延迟性破裂,常在外伤后数天至2周内出现,而在外伤后的当时出现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因此必要时复查。

脾外伤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真性脾破裂:破损累及脾包膜,引起程度不同的出血。声像表现为脾体积形态正常或失常,包膜连续性中断或模糊不清,实质回声杂乱不均,呈不规则弱回声或增强回声区,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脾周及腹腔内可见游离暗区及杂乱回声团。

中央性脾破裂:仅脾实质受损,未波及边缘,形成实质内血肿。声像表现为脾体积增大,轮廓清楚,包膜连续完整,局部实质回声杂乱不均,边界不清,内可见单个或多个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腹腔内未见游离暗区及团块。

包膜下脾破裂:脾实质受损,且波及边缘但脾包膜未受损,形成包膜下血肿。声像表现为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包膜连续,局部可见隆起,包膜下见大小不等的月牙或梭形无回声区,若为陈旧性包膜下血肿,其内可见线网状回声及杂乱回声,实质回声可杂乱不均,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腹腔内多无游离暗区。

根据外伤史及典型的声像图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警惕性,不宜过早排除破裂,应在72小时内连续超声检测,必要时4周内定期随访。

鉴别诊断:脾破裂声像图应与脾脏囊肿性疾病如脾囊肿、脾包虫病、脾囊性淋巴管瘤等,它们的共同特点为脾实质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显示,边缘清晰,后方回声增强,与梭形的脾包膜下血肿相似,结合外伤和声像图的动态变化,可资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inglawyer.com/szlblhl/77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