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健康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又与大家见面啦~
本期内容:肿瘤(一)
本期主讲医生:
医院吴英杰
肿瘤这一名词相信大家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看到吧,什么是肿瘤呢相信没几个人能说的明白,做为一个病理医生天天面对的是肿瘤。
Question
肿瘤是什么呢?
它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它不受生理调节,而是破坏正常组织与器官。根据肿瘤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良性与恶性,恶性者可转移到其他部位,治疗困难,常危及生命。
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思性种对人类的威助日益显得突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肿已成为目前死亡常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约万人死于癌症,有余万人患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为男性第二位死因,女性第三位主要死因。我国每年约新发病例万,死亡约余万人,其中60%以上为消化系统癌症。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城市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肠癌与乳癌。在农村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
肿瘤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恶性肿瘤称为“癌”,称为“肉瘤”,称“母细胞瘤”。但某些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瘤”或“病”,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各种良性或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及器官来源部位而冠以不同的名称,如乳癌、肺癌、结肠癌、背部脂防瘤、股骨骨肉瘤等。相同器官或组织可发生不同细胞形态的肿瘤如肺状细胞癌与肺腺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子宫颈腺角化癌、胃腺癌与胃类癌等。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又分为高分化(恶性程度低)、中分化及低(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
在临床上除良性与恶性肿瘤两大类以外,少数肿瘤,形态上属良性,但常浸润性生长(像章鱼触角一样延伸),切除后易复发,甚至可出现转移,从生物行为上显示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类型,故称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诸如包膜不完整的纤维瘤、粘膜乳头状瘤、唾液腺混合瘤等。有的肿瘤虽为良性,但由于部位与器官特性所致的恶性后果,显示生物行为恶性的肿瘤如顾内良性肿瘤伴颅内高压、肾上腺髓质肿瘤伴恶性高血压及胰岛素瘤伴低血糖。
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肿瘤是环境与宿主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据估计约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所有各种影响不外乎致癌因素与促癌因素,同时机体的内在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遗传(遗传易感性)、内分泌与免疫机制等。体细胞中多基因改变并积累的结果使肿瘤形成。
环境因素
01
化学因素(1)烷化剂:其生物学作用类似X射线,可致癌变、突变和畸形,如有机农药、硫芥、乙酯杂螨醇等,可致肺癌及造血器官肿瘤等。
(2)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如煤焦油中的3,4-苯并芘。与煤烟垢、煤焦油、沥青等经常接触的工人易患皮肤癌与肺癌。
(3)氨基偶氮类:为染料类,易诱发膀胱癌、肝癌。
(4)亚硝胺类:与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发生有关
(5)直菌毒素和植物毒素:如黄曲素易污染的粮食可致肝癌,也可、胃与结场的腺癌
(6)其他:金属(镍、铬、砷)可致肺癌等。氯乙烯能诱发人肝血管肉。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DT)、苯均可致肝癌。
02
物理因素(1)电离辐射:由于X线防护不当所致的皮肤癌、白血病等。吸入放射污染粉尘可致骨肉瘤和甲状腺肿瘤等,也属医源性致癌的原因之一。
(2)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尤对易感性个体(着色性干皮病)作用明显
(3)其他:烧伤深痕的长期存在易致癌变,如幼儿皮肤深痕,皮肤慢性场可能致皮肤鳞癌。石棉纤维与肺癌有关。滑石粉与胃癌有关。
03
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病因,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相关,单纯瓶病毒、乳头帽病毒反复感染与宫颈癌有关,致癌病毒可分为DNA肿瘤病毒与RNA肿指病毒两大类。C型RNA病毒主要与白血病、霍奇金病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
此外,寄生虫与肿瘤有关,如埃及血吸虫可致膀胱癌、华枝察吸虫与肝癌有关,日本血吸虫病对大肠癌有促癌作用。
机体因素
01
遗传因素癌症具有遗传倾向性,即遗传易感性,如结肠息肉病综合征、乳腺癌、胃癌等。相当数量的食管癌、肝癌、鼻咽癌者有家族史。故遗传易感性不可忽视,如携带缺陷基因BRCA-1者易患乳腺癌;带有突变APC基因者易患肠道腺瘤病。代谢酶多态性也可构成易感性
02
内分泌因素某些激素与肿瘤发生有关,例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癌有关,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也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
03
免疫因素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恶性肿瘤,如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HIV,艾滋病)易患恶性肿。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病人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肿瘤发生率较高。
关于肿瘤发生还有其他方面因素,如营养、微量元素、精神因素等。内外因交互作用,综合病因的概念,更符合临床和实验的实际情况。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癌前期、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致癌因素作用下发展到癌前期阶段恶变为原位癌,在促癌因素作用下发展成浸润癌。从病理形态上看癌前期为上皮增生明显,并伴有不典型增生。
肿瘤细胞的分化恶性肿瘤的分化与去分化的程度不同,其恶性程度亦不一,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与低分化(或未分化)三类,或称1、Ⅱ、Ⅲ级。高分化或1级分化细胞接近正常分化程度,显示恶性程度低。未分化或Ⅲ级分化显示高度恶性,核分裂较多。分化不仅表现在形态上的程度不一,同时表现其功能上的不同。
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为直接蔓延、淋巴或血行转移以及种植三大类。①直接蔓延为肿瘤细胞向与原发灶相连续的组织扩散生长,如直肠癌、子宫颈癌侵及骨盆壁。②淋巴道转移:多数情况为区域淋巴结转移。但也可出现“跳跃式”,不经区域淋巴结而转移至“第二、第三站”淋巴结。肿瘤细胞可以穿过淋巴结,或绕过淋巴结。皮肤真皮层淋巴管的转移可出现皮肤水肿,如乳腺癌可呈猪皮(橘皮)样改变。毛细淋巴管内的癌栓致相邻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呈炎症表现如炎性乳癌。皮肤淋巴管转移还可使局部呈卫星结节。总之,淋巴道转移可有多种临床表现。③种植性转移:为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空腔脏器内的转移,最多见的为胃癌种植到盆腔。④血道转移:腹内肿瘤可经门脉系统转移到肝;四肢肉瘤可经体循环静脉系统转移到肺;肺癌可随动脉系统而致全身性播散到骨、脑。除此之外,常见的途径尚有经椎旁静脉系统的转移。椎旁静脉系统位于脊柱周固,且与体壁、四肢近心端相交通,因而与颈根部和盆腔腹膜后脏器的血流密切相连。静脉内压力低且无静脉瓣,故脱落的肿瘤细胞极易进入该静脉系统,随体腔压力与血流压力的改变而流动。在临床可见到肺部无转移的骨骼转移灶,如乳癌的椎体转移、甲状腺癌的颅骨转移,前列腺癌的骨盆骨转移等。
肿瘤的临床表现决定于肿瘤性质、组织、所在部位以及发展程度。一般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但来自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可有明显的症状,如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早期可出现高血压,胰岛细胞肿瘤伴存的低糖血症。尽管表现不一,但有其共同的特点。
待续。
健康乐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