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很小,位于甲状腺附近,呈圆形或椭圆形家畜一般具有两对甲状旁腺。甲状旁腺为内分泌腺之一,是扁卵圆形小体,长约3-8毫米、宽-5毫米、厚0.5-毫米,位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有时藏于甲状腺实质内。一般分为上下两对,每个重约35-50毫克。甲状旁腺表面覆有薄层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携带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伸入腺内,成为小梁,将腺分为不完全的小叶。小叶内腺实质细胞排列成索或团状,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症状甲状旁腺简介甲状旁腺一般有上下两对,位于甲状腺左右叶的背面。成人甲状旁腺呈棕黄色的扁椭圆形,总重约10mg。腺表面包有薄层结组织被膜,腺细胞排列成索团状,其间富含有孔毛细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还可见散在脂肪细胞,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甲状旁腺腺细胞分类光镜下,腺细胞可以分为两种: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主细胞与嗜酸性细胞甲状旁腺主细胞(chiefcell)是构成腺实质的主体,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位于细胞的中央,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浅。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直径00~nm的分泌颗粒,还有一些糖原和脂滴。细胞分泌颗粒内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以胞吐方式释放入毛细血管内。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嗜酸性细胞(Oxyphilcell)比主细胞大,核小而固缩,染色较深,数量少,常单个或成群存在于主细胞之间。胞质内含密集的嗜酸性颗粒,故有强的嗜酸性。电镜下,嗜酸性颗粒乃是线粒体,其它细胞器均不达,糖原和脂滴也少,且无分泌颗粒。人体内这种细胞约在4-7岁开始出现,而在某些动物体内从青春期前后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其功能目前还不清楚。甲状旁腺激素是肽类激素,含有84个氨基酸的直链肽,分子量为,其生物活性决定于N端的第1-7个氨基酸残基。在甲状旁腺主细胞内先合成一个含有个氨基酸的前甲状旁腺激素原(prepro-PTH),以后脱掉N端二十五肽,生成九十肽的甲状旁腺激素原(pro-PTH),再脱去6个氨基酸,变成PTH。在甲状旁腺主细胞内,部分PTH分子可以第33位与第40位氨基酸残基之间裂解,形成两个片断,可与PTH一同进入血中。正常人血浆PTH浓度为10-50ng/L,半衰期为0-30min。PTH主要在肝水解灭活,代谢产物经肾排出体外。近年从鳞状上皮癌伴发高血钙的患者癌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在化学结构上类似PTH的肽,称为甲状旁腺激素相关(parathyroidhormonerelatedpeptide,PTHrp),并进一步发现正常组织如皮肤、乳腺以及胎儿甲状旁腺中也存在这种肽。PTHrp与PTH从来源上是同族的,尤其两者的N端1-13位氨基酸残其完全相同,PTHrp也具有PTH活性。PTH与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以及1,5-二羟维生素D3共同调节钙磷代谢,控制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PTH是调节血钙水平的最重要激素,靶器官是骨与肾。若甲状旁腺分泌功能低下,血钙浓度降低,出现手足抽搐症;如果功能亢进,则引起骨质过度吸收,容易发生骨折。甲状旁腺功能失调会引起血中钙与磷的比例失常。将动物的甲状旁腺摘除后,血钙浓度逐渐降低,而血磷含量则逐渐升高,直至动物死亡。在人类,由于外科切除甲状腺时不慎,误将甲状旁腺摘除,可引起严重的低血钙。钙离子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正常兴奋性起重要作用,血钙浓度降低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异常增高,可发生低血钙性手足搐搦,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肌痉挛而造成窒息。PTH对靶器官的作用是通过cAMP系统而实现的。对骨的作用骨是体内最大的钙贮存库,PTH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浓度升高,其作用包括快速效应与延缓效应两个时相。1.快速效应:在PTH作用后数分钟即可发生,是将位于骨和骨细胞之间的骨液中的钙转运至血液中,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骨内形成一个膜系统,全部覆盖了骨表面和腔隙的表面,在骨质与细胞外液之间形成一层可通透性屏障。在骨膜与骨质之间含有少量骨液,骨液中含有Ca+(只有细胞外液的1/3)。PTH能迅速提高骨细胞膜对Ca+的通透性,使骨液中的钙进入细胞,进而使骨细胞膜上的钙泵活动增强,将Ca+转运到细胞外液中。.延缓效应:在PTH作用后-14h出现,通常在几天甚至几周后达高峰,这一效应是通过刺激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而实现的。PTH既加强已有的破骨细胞的溶骨活动,又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破骨细胞向周围骨组织伸出绒毛样突起,释放蛋白水解酶与乳酸,使骨组织溶解,钙与磷大量入血,使血钙浓度长时间升高。PTH的两个效应相互配合,不但能对血钙急切需要作出迅速应答,而且能使血钙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甲状旁腺对肾的作用PTH促进远球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减少,血钙升高,同时还抑制近球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加尿磷酸盐的排出,使血磷降低。此外,PTH对肾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激活α-羟化酶,使5-羟维生素D3(5-OH-D3)转变为有活性的1,5-二羟维生素D3(1,5-(OH)-D3)。甲状旁腺二羟维生素D3:简介体内的VD3(维生素D3)主要由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些外线照射转化而来,也可由动物性食物中获取。VD3无生物活性,它首先需在肝羟化成5-OH-D3,然后在肾又进一步转化成1,5-(OH)-D3,其作用为:①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这是由于1,5-(OH)-D3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促进转录过程,生成一种与钙有很高亲和力的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protein),参与钙的转运而促进钙的吸收。PTH在增强钙的吸收的同时也促进磷的吸收;②对骨钙动员和骨盐沉积有作用,一方面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加血钙、血磷含量,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从而促进骨盐沉积和骨的形成。另一方面,当血钙浓度降低时,又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动员骨钙入血,使血钙浓度升高。另外,1,5-(OH)-D3能增强PTH对骨的作用,在缺乏1,5-(OH)-D3时,PTH的作用明显减弱。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调节PT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钙浓度变化的调节。血浆钙浓度轻微下降时,就可使甲状旁腺分泌PTH迅速增加,血钙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甲状旁腺细胞释放PTH,PTH动员骨钙入轿,增强肾重吸收钙,结果使已降低了血钙浓度迅速回升。相反,血钙浓度升高时,PTH分泌减少。长时间的高血钙,可使甲状旁腺发生萎缩,而长时间的低血钙,则可使甲状旁腺增生。PTH的分泌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血磷升高可使血钙降低而刺激PTH的分泌。血Mg+浓度很低时,可使PTH分泌减少。另外,生长抑素也能抑制PTH的分泌。甲状旁腺降钙素:降钙素是含有一个二硫键的三十二肽,分子量为3。正常人血清中降钙素浓度为10-0ng/L,血浆半衰期小于1h,主要在肾降解并排出,降钙素整个分子皆为激素活性所必需。甲状旁腺降钙素的生物学作用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对肾也有一定的作用。1.对骨的作用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减弱溶骨过程,这一反应发生很快,大剂量的降钙素在15min内便可使破骨细胞活动减弱70%。在给降钙素1h左右,出现成骨细胞活动增强,持续几天之久。这样,降钙素减弱溶骨过程,增强成骨过程,使骨组织释放的钙磷减少,钙磷沉积增加,因而血钙与血磷含量下降。成人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作用较小,因为降钙素引起的血钙浓度下降,可强烈地刺激PTH的。PTH的作用完全可以超过降钙素的效应。另外,成人的破骨细胞每天只能向细胞外液提供0.8g钙,因此,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对血钙的影响是很小的。然而,儿童骨的更新速度很快,破骨细胞活动每天可向细胞外液提供5g以上的钙,相当于细胞外液总钙量的5-10倍,因此,降钙素对儿童血钙的调节则十分明显。.对肾的作用降钙素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磷、钠及氯的重吸收,使这些离子从尿中排出增多。甲状旁腺降钙素分泌的调节降钙素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当血钙浓度升高时,降钙素的分泌亦随之增加,降钙素与PTH对血钙的作用相反,区同调节血钙浓度的相对稳定。比较降钙素与PTH对血钙的调节作用,有两个主要的差别:①降钙素分泌启动较快,在1h内即可达到高峰,而PTH分泌则需几个小时;②降钙素只对血钙水平产生短期调节作用,其作用很快被有力的PTH作用所克服,后者对血钙浓度发挥长期调节作用,由于降钙素的作用快速而短暂,所以,对高钙饮食引起的血钙升高回复到正常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进食可刺激降钙素的分泌。这可能与几种胃肠激素如胃泌素、促胰液素以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关,它们都有促进降钙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胃泌素的作用最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①高血钙表现。患者体内PTH分泌过多,使骨溶解以及肾小管和肠道对钙的吸收作用增强,血钙升高。高血钙使神经兴奋性降低,因而产生神经肌肉和精神改变,如容易疲劳、肌力与肌张力下降、性格改变、智力与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和失眠等,偶有精神病发作,严重者可昏迷。患者胃肠道蠕动弛缓,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便秘,溃疡病发生率增加。有的患者伴有慢性胰腺炎。②泌尿系症状。当血钙过高超过肾阈时尿钙排出增多,磷酸钙与草酸钙盐容易沉积于泌尿系统,形成泌尿系结石和肾钙化。半数患者有肾绞痛、血尿和尿砂石等症状。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此外,高血钙及高尿钙还能造成高渗性利尿,故患者常多尿、多饮。③骨骼改变。患者骨质普遍性脱钙,长期进展可出现全身性纤维囊性骨炎,特征性改变为指(趾)骨外缘出现骨皮质缺损,被称为骨膜下吸收,牙硬板也可被吸收;头颅X线相示砂粒样骨吸收改变;四肢长骨、肋骨、锁骨及骨盆等处可有囊性变、巨细胞瘤样改变或棕色瘤。患者常有局部或全身骨骼疼痛及压痛,行走、下蹲及起立均感困难,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患者常有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身材可明显变矮;牙齿易于脱落。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主要由于长期血钙过低伴阵发性加剧引起下列症状:

(一)神经肌肉症状由于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加所致。轻症仅有感觉异常,四肢刺痛、发麻、手足痉挛僵直,易被忽视或误诊。当血钙降低至一定水平时(80mg/L以下)常出现手足搐搦发作,呈双侧对称性腕及手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直,大拇指内收,形成鹰爪状;此时双足常呈强直性伸展,膝关节及髋关节屈曲;严重病例全身骨骼肌及平滑肌痉挛,可发生喉头和支气管痉挛,窒息等危象;心肌累及时呈心动过速,心电图示QT延长,主要为ST段延长,伴异常T波;膈肌痉挛时有呃逆;小儿多惊厥,大多系全身性,像原因不明性癫痫大发作而可无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表现。上述症状均可由于感染,过劳和情绪等因素诱发。女性在经期前后更易发作。血钙在70~80mg/L左右,临床上可无明显搐搦称为隐性搐搦症,若诱发血清游离钙降低或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时可发作,下列试验可使隐性者显示其病情:

面神经叩击试验(Chvostek征)以手指弹击耳前面神经外表皮肤,可引起同侧口角或鼻翼抽搐,重者同侧面部肌肉亦有抽搐。

、束臂加压试验(Trousseau征)将血压计橡皮袋包绕于上臂,袋内打气以维持血压在舒张压及收缩压之间,减少以至停止上臂静脉回流3分钟,可引起局部手臂的抽搐。

(二)精神症状于发作时常伴不安、焦虑、抑郁、幻觉、定向失常、记忆减退等症状,但除在惊厥时,少有神志丧失。精神症状可能和脑基底核功能障碍有关。

(三)外胚层组织营养变性及异常钙化症群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为时过久,常发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毛发脱落,指(趾)甲脆软萎缩,甚而脱落;眼内晶状体可发生白内障。病起于儿童期者,牙齿钙化不全,齿釉发育障碍,呈黄点、横纹、小孔等病变。患儿智力多衰退、脑电图常有异常表现,可出现癫痫样波(不同于原因不明性癫痫,于补钙后,癫痫样波可消失):头颅X线片可见基底节钙化,骨质也较正常致密,有时小脑亦可钙化。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因

1.继发性:较为常见。最多见者为甲状腺手术时误将甲状旁腺切除或损伤所致。如腺体大部或全部被切除,常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约占甲状腺手术中的1%~1.7%。甲状腺增生切除腺体过多也可引起本病。至于因甲状腺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或因恶性肿瘤侵及甲状旁腺所致者较少见。

.特发性:较少见。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搐搦较重,异位钙化少见,无异常体形及短指(趾)畸形,血中PTH减低,不同的是该病注射PTH治疗有效。即尿中cAMP明显增加,尿磷排泄量可较注射前增加5~6倍以上,而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者增加仅倍。可同时合并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糖尿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机能减退症;有的患者血中尚可检出抗胃壁细胞、甲状旁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3.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症状隐潜者易被忽略,误认为神经官能症或癫痫者并不鲜见。但如能进行多次血和尿的检验,则大多数均能及时发现血钙过低性搐搦,上述诱发试验可帮助诊断。主要诊断依据有:①无甲状腺手术或前颈部放射治疗等病史;②慢性发作性搐搦症;③血钙过低,血磷过高;④除外可引起血浆钙离子过低的其他原因,如肾功能不全,脂肪痢、慢性腹泻,维生素D缺乏症及碱中毒等;⑤血清iPTH显著低于正常或缺如;⑥Ellsworth-Howard试验有排磷反应;⑦无体态畸形,如身材较矮,指趾短而畸形或软骨发育障碍等。

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中,容易出现贫血、白色念珠菌感染等表现,尚可同时伴随Schmidt综合征,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或(和)糖尿病。

特发性体质性易痉症(spasmophilieconstitutionnelleid-iopathique)系一慢性体质性神经-肌肉过度应激状态,伴失眠,蚁痒及痉痛等神经官能症表现,并可出现典型的手足搐搦症、血浆钙、镁浓度均正常,但红细胞内镁含量减低,此病虽不多见,需和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鉴别。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具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症状和体征的遗传性疾病。本症主要是靶器官(骨和肾)对甲状旁腺激素失敏,甲状旁腺增生,血中甲状旁腺素增加,而临床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典型病例还有独特的骨骼和发育缺陷。年由Albright首次报道,故又称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AHO);智力减退亦常见,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尿崩症。通常又称假性甲旁减I型和II型。I型(通常又可分为Ia及Ib两型)为靶器官细胞膜缺陷,靶器官不能对PTH形成腺苷酸环化酶。II型靶器官能产生腺苷酸环化酶,但因以后程序的细胞内缺陷,最终靶器官不能对cAMp反应,使生成的cAMP不能进一步发生生理效应,尿磷排量不增高。无论I型及II型假性甲旁减都可伴有AHO或不伴AHO。由于靶器官的反应可部分丧失,因此又可进一步分为骨反应肾不反应及骨不反应而肾反应的亚型。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Ia型:

该型为最常见。主要为Gsa基因突变,导致了Gsa蛋白形成功能的降低由于Gsa蛋白基因表达不同,可造成PTH激活cAMP受阻又可造成AHO及多种内分泌缺陷。人的Gsa蛋白基因是复合的0Kb基因,定位在0q13.。基因突变可产生不正常的GsamRNA而致病。本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形或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1.低血钙症状:如手足搐溺,癫病样发作,白内障,齿釉质缺乏,萌牙迟,基底节钙化。其中手足搐溺较轻微。

.特殊躯体征:矮(身高cm),肥胖,圆脸,短颈,盾状胸,短指短趾畸形。多见第四、第五掌骨或跖骨。检查时将手握拳,由于第四、第五掌骨较短,可见两掌骨远端处不呈关节结节而呈凹陷。

3.智力低下:可呈进行性,出生时智力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呈现。

4.少数可合并存在多种内分泌缺陷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诊断

1.血清钙降低:血磷升高,尿钙、磷降低。

.血iPTH升高

3.尿cAMP降低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Ib型:发病机理不明,多数认为G单位是正常的,亦有认为存在不易检测的以为G单位。

临床表现

无AHO的特殊躯体体征,不伴其他内分泌功能缺陷。

实验室检查

同Ia型。与Ia型鉴别主要无AHO的临床表现,因而易与原发性甲旁减混淆,测定PTH则可鉴别之。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II型:靶细胞膜受体可接受PTH及合成cAMP,因存在受体后缺陷。靶细胞对cAMP无反应,因而cAMP不能进一步发生生理效应,尿磷排量不增加。可能由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足或蛋白激酶的缺陷,使血磷升高,抑制1,5(OH)D3,肠钙吸收减少。另一方面,PTH对骨吸收作用抑制,PTH对肾小管钙的重吸收作用抑制,尿钙增加。以上三个因素使血钙下降。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AHO体征,甲旁减症状和原发性相似。

实验室检查

(1)低血钙,高血磷,尿钙、尿磷均下降。

()iPTH升高

(3)尿cAMP升高

功能减退症的亚型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II型,其PTH靶器官拮抗呈完全性,即骨和肾均无反应。其亚型为不完全性拮抗,呈现骨反应、肾不反应及肾反应、骨不反应两个亚型。

1.骨反应肾不反应—假性甲旁减: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型大多不伴AHO体征,因骨有反应,存在骨吸收反应,骨骼有脱钙和纤维囊性骨炎类似甲旁亢的骨病变,所以有骨病,易骨折的特点。因存在骨吸收低血钙症状不明显,较少发生手足搐溺及癫痫;因肾不反应,仍有尿磷降低,血磷上升。实验室检查:血钙接近正常,血磷升高,尿钙、尿磷下降,减刑磷酸酶增加,血iPTH增加。属I型的亚型时尿cAMP降低,II型时尿CAMP升高。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可使骨病痊愈,但仍必须终身治疗。

.肾反应骨不反应型:

极少见,多属假性甲旁减II型。由于肾反应,磷酸盐从尿中排出增加,血磷可低于正常。血钙尿钙均降低,出现手足搐溺症。iPTH增高,血硷性磷酸酶正常,尿CAMP增加,终身钙剂及维生素治疗,必须辅以磷酸盐治疗。

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多数认为伴性显性遗传,亦有认为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可能是由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AMP依赖蛋白激酶异常或功能障碍所致。一个家族中可出现假性甲旁减也可出现假假性甲旁减,因而认为他们之间存在共同的发病机理,仅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本症实际上是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不完全型。多在成年期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似,亦有体态异常,但无抽搐。实验室检查,血钙和磷均正常,血清PTH正常,注射PTH试验反应正常。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不同。因无代谢异常故一般不需治疗。

诊断要点

1.无AHO体型及X线所见。

.一级亲属中存在假性甲旁减或假假性甲旁减。

3.血钙、磷,尿钙、磷,iPTH,cAMP均正常。

治疗

(一)搐搦发作期处理即刻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酌情1~3次不等,必要时辅以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或苯妥英钠肌注。如属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则在数日至1~周内,腺体功能可望恢复,故仅需补充钙盐,不宜过早使用维生素D(作用可达数月至1年),以免干扰血钙浓度,影响诊断,如1月后血钙仍低,不断发生搐搦,应考虑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则需补充维生素D,提高血钙,防止搐搦发作。

(二)间歇期处理目的在于维持血钙在正常浓度,降低血磷,防止搐搦及异位钙化。终生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防止急性发作和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方法。

1.宜进高钙、低磷饮食,不宜多进乳品、蛋黄及菜花等食品。

.口服维生素D(骨化醇)或D3,促进钙自肠道吸收,每日5万~0万单位。由于患者缺乏内源PTH以及血磷增高,肾小管1a-羟化酶相对活性减弱,故如D或D3效果不佳,可给予1,5-(OH)D3,初剂为0.5μg,以后每1~天增加0.5μg直至生效,每日剂量可至.0μg。1a(OH)D3每日剂量约为.0~4.0μg。

3.如维生素D效果不理想,可试用双氢速固醇(AT-10)或活性维生素D、1a(OH)D3。(AT-10)每日0.5~3.0ml(每毫升含1.5mg),其作用介乎甲状旁腺素和维生素D之间,疗效开始较维生素D快,促进磷排泄作用不及维生素D。维生素D、AT-10及1,5-(OH)D3过量均可引起血钙过高症,久后伤及肾脏,并可因钙、磷浓度增高,发生异位钙化,故宜在用药期间观察尿钙及血钙变化,调整药量,维持血钙在9~10mg/dl左右。

4.钙盐可口服葡萄糖酸钠,每日6~1g或乳酸钙,每日4~8g,常和维生素D等药物同时使用。

5.氯噻酮每日50mg和低盐饮食维持血钙正常。其作用主要是减少尿钙排泄。

6.镁剂少数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血钙虽已提高至正常,但仍有搐搦症则应疑及可能伴有血镁过低症,应使用镁剂,如硫酸镁50%10~0ml加入~ml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或用50%溶液肌肉注射、剂量视血镁过低程度而定,治程中须随访血镁以免过量。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inglawyer.com/szlblhl/13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