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巨大肿块的内镜切除

病史简介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进食后哽咽感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食后轻度哽咽感,可自行缓解,当时未重视,2年来哽咽感渐加重,来我院就诊,行胃镜检查于食管距门齿15cm处见带蒂息肉样病变,长约10cm,表面光滑,稍充血、水肿,无明显糜烂、坏死及出血。内镜诊断无法确定病变性质(图4-4-1).

初步诊断

食管息肉样新生物(性质待定)。

内镜治疗方案

由于病灶较长,且蒂部较粗,圈套器直接圈套电切困难,拟使用ESD器械从病灶蒂部逐步分离切除病灶。

治疗过程

术后处理和随访

术后禁食12小时,抑酸、补液对症支持治疗,12小时后进食流质,无特殊不适,术后2天出院。随访至今1年余,无复发(图4-4-10)。

术后诊断

食管脉管瘤。

专家点评

脉管瘤时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统称,是一种来自中胚叶的血管或淋巴管形成时的错构瘤,其实质是脉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血管瘤是软组织中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小儿多见,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管瘤亦多为先天性,是淋巴管早期发育阶段所产生的组织畸形,常见于小儿和青少年,好发于舌、唇、颊及颌颈部。脉管瘤多发生于体表部位,发生于食管较为少见。

体表脉管瘤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无需特殊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一般体检和穿刺可以确诊。必要时可行B超、X线片等检查。而消化道内的脉管瘤诊断则相对较困难,因发病率较低,内镜下表现不典型,有时超声内镜诊断亦困难,对于突入腔内的脉管瘤,可通过大块切除后病理学检查明确性质。消化道的脉管瘤大部分无症状,仅在常规检查中发现,偶有瘤体较大,压迫消化道或周围器官引起症状者,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有时两者合用。

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内镜治疗器械的问世,使更多、更复杂的消化道病变可通过内镜设备完整切除。本例患者为食管长条形肿物,长度达10cm,头端直径达2.5cm,传统的内镜治疗器械(如圈套器)难以完整切除病变,而新型的ESD治疗用切开刀可以惊喜地分离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并且在分离过程中可直视下处理病灶的滋养血管,避免术中和术后出血。本例患者,我们应用ESD器械,仅用20分钟便完整切除病变及蒂部,术中无出血、穿孔,可见ESD器械不仅用于ESD治疗,还可用于其他消化道疑难病变的切除,使内镜手术变得更为精细和安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inglawyer.com/szlblhl/10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