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李洪文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分为三种亚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也叫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结节边缘区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1]。SMZL是脾脏小体积B淋巴细胞取代白髓生发中心而增殖,体积较大淋巴细胞在脾边缘区增殖,共同导致套区和边缘区结构消失,大小两类细胞同时浸润红髓为特征。SMZL约占全部淋巴瘤的1-2%,诊断时中位年龄是68岁,外周血显示有或没有绒毛细胞的淋巴细胞增多症,当绒毛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的20%以上,常称为伴有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SLVL)。SMZL常表现为脾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部分肝肿大、淋巴结肿大不常见,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部分脾边缘区淋巴瘤的发病相关。SMZL通常有良好的预后,5年生存率在65%到78%之间,10%到15%可转化为大B细胞淋巴瘤。
形态学特点
肿瘤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浓缩、嗜碱性胞浆,为中小型成熟B细胞,并且大多数病例存在典型的不等长的绒毛,即所谓的绒毛细胞[2]。卢兴国对SMZL绒毛细胞的形态描述:胞质少量至中等量,单侧为主的绒毛,绒毛短小居多,也可见对称性双侧绒毛;崔雯的描述:绒毛短小、多集中一侧,核常偏位[3];茹永新的描述:细胞大致分两类:一类体积较小,核圆、异染色质明显、胞浆少、表面有短小突起的绒毛,一类体积较大,异染色质少,胞浆丰富,少数呈浆细胞样[4]。
免疫表型特点
CD19,CD20,CD22,CD79a,CD79b,BCL-2,FMC-7和SIgM呈阳性,CD5,CD10,CD43,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annexinA1,CD,CD为阴性。CD23,IgD表达是可变的。也有报道CD5在10-25%的病例可呈弱阳性。CD11c和CD25有时是阳性,但CD和CD几乎总是阴性。
图1SMZL的病理组织学。(A)结节性淋巴性增生在白髓中形成双相性表现,中心的深染区域和周围的浅染区域),还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大的血管壁(箭头)(HE,×20)和延伸至(B)红髓并呈片状分布(CD79a;×)的瘤细胞。(C)形态学图片显示中等大小,单一的淋巴样细胞(只有零星分散的大细胞)(HE,X)和(D)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分化(Giemsa×)。(E)抗CD23免疫标记显示CD23+的边缘区细胞以及滤泡细胞聚集的残留的树突样网状组织;(F)Mib/Ki-67染色形成一个靶型的结构(G)BM活检显示小到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Giemsa染色;X)和(H)CD20阳性细胞呈结节性、窦状隙分布。
发病分子机制
图2SMZL主要的分子改变[5]
在SMZL中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基因、NOTCH2和其它NOTCH路径基因、KLF2的突变导致各种抗凋亡和增殖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大约30%的SMZL有7q的缺失。
SMZL的诊断
脾脏明显肿大,伴或不伴有肝脏或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出现数量不等的不典型淋巴细胞,有不规则的短绒毛突起,多局限于细胞一极;细胞化学ACP阳性、TRAP阴性或弱阳性;免疫表型为成熟B淋巴细胞;脾脏浸润以白髓为主[6];骨髓活检可见生长方式常沿骨髓中血窦分布[7]。
鉴别诊断
需要联合分析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数据,以及免疫组织化学与其它类型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鉴别。
CLL/SLL细胞周围一般没有绒毛样突起,并且细胞同时表达CD5和CD23;HCL细胞大多数具有较长绒毛样突起,同时细胞表达CD和CD,且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存在AnnexinA1的表达和BRAFVE突变;FL多存在小裂细胞,CD10阳性,并且多数具有涉及BCL2基因异常的t(14;18);在少数情况下,SMZL可以CD5+,但形态学、细胞周期蛋白D1和SOX11阴性以及缺乏t(11;14)可与MCL相区别。对于出现血清副蛋白血症(常为IgM型)的SMZL,可根据WM常包括的诊断要点:①血清存在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②骨髓内可以见到典型的淋巴样浆细胞;③存在相关的临床症状如高粘滞血症;④90%以上的WM患者都存在MYD88LP突变[8];进行鉴别。
SMZL的(处置)治疗
图3SMZL的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及是否有HCV感染而不同)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无血细胞的减少、无脾脏肿大)可观察,当出现症状后考虑应用利妥昔单抗、脾切除、化学疗法;对于HCV感染相关的SMZL,可用α-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SMZL相关案例
病例1女,85岁,脾边缘区淋巴瘤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
图4脾边缘淋巴瘤(SMZL)的脾出血。(A)腹部CT扫描。(B)脾组织学(HE染色,×,插入图×1,)。(C)淋巴结组织学(HE染色,×20,插入图×)。(D)互补决定区-3(CDR-3)的PCR扩增。脾(Sp)和淋巴结(LN)泳道显示相同大小的单克隆带。
注:VH26,正向引物。VLJH,第二次PCR的反向引物。JH,第一次PCR的反向引物。M,大小标记。Neg,阴性对照。Pos,阳性对照。
图5A胃镜检查图像。粘膜活检显示淋巴瘤侵袭。B骨髓涂片。黑色箭头显示淋巴瘤细胞。(Wright-Giemsa染色,×1,)。C结肠镜检查图像。D肺的造影增强CT扫描。显示左下肺的胸腔积液和肺不张。E腹部的对比度增强CT扫描,箭头示肿大的淋巴结[9]。
病例2女,66岁,伴发热和巨大脾肿大的SMZL[10]。
图6A外周血涂片绒毛淋巴细胞(吉姆萨染色,40×);插图显示极性绒毛的非典型淋巴细胞(吉姆萨染色,×);B骨髓活检显示结节和间质浸润的组织模式;C不同形态的非典型淋巴样细胞(中心细胞样和单核细胞样)
图7a)免疫染色显示CD20阳性细胞结节样和间质样浸润(IHC,20X);b)显示CD20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箭头显示窦内性浸润模式(IHC,40X);c)显示κ轻链限制性表达(IHC,40X)的免疫染色。
[1]威廉姆斯血液学,第8版(中译本)
[2]TayseSilvadosSantos,RenatoSampaioTavares,DanielleLe?oCordeirodeFarias,Splenicmarginalzonelymphoma:aliteraturereviewofdiagnosticandtherapeuticchallengesRevistaBrasileiradeHematologiaeHemoterapia.Apr-Jun;39(2)-.
[3]丛玉隆,李顺义,卢兴国主编,疑难病细胞学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茹永新,血液病细胞病理诊断图谱.郑州大学出版社,.
[5]LucaArcaini,DavideRossi,MarcoPaulli,etal.Splenicmarginalzonelymphoma:fromgeneticsto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