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讨淋巴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淋巴肿瘤的整体诊疗水平,“年金陵淋巴肿瘤论坛”于年5月14日至1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上,吉医院白鸥教授进行了“DHL(双打击淋巴瘤)/DEL(双表达淋巴瘤)诊治与进展”主题报告,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DHL/DEL的定义、特征、预后
DHL为伴MYC和BCL2/BCL6基因重排的淋巴瘤,多来源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DLBCL的5%-7%。年WHO将DHL和三打击淋巴瘤(THL)归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伴MYC/BCL2/BCL6重排,其中65%为伴MYC/BCL2重排的DHL、14%为伴MYC/BCL6重排的DHL、21%为THL。DEL为MYC/BCL2过表达的淋巴瘤(IHC检测:MYC≥40%;BCL2>50%),与基因重排无关。DEL为不良预后因素,并非独立亚型。相比于DHL,DEL在DLBCL中比例更高,约占DLBCL的20%-30%。DHL/DEL的临床特征为高度侵袭性,临床上多发于IPI评分高危、III-IV期患者,同时伴有结外病变。DHL/DEL患者对R-CHOP方案的反应不佳,预后相对较差。相关研究显示,DHL/DEL患者接受R-CHOP方案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7.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1.4年;5年PFS率为18%,5年OS率为27%。相关研究对DHL/DEL患者的预后进展情况进行了探索。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例初诊GCB-DLBCL患者、25例HGBL-DH/TH-BCL2患者进行RNA测序分析,显示个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定义为双打击标记基因(DHITsig)。研究中DHITsig阳性的患者88%为HGBL-DH/TH-BCL2患者,其余为GCB-DLBCL患者。相比于FISH检测,DHITsig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有望指导临床上的个体化治疗。DHL/DEL治疗与进展
白鸥教授随后对DHL/DEL的治疗进展进行了介绍。目前多项重要研究显示,R-EPOCH方案能够显著改善DHL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PFS,但无法改善DHL患者的OS。其他增强方案(如R-HyperCVAD/MA方案、R-CODOX-M/IVAC方案)疗效不优于R-EPOCH方案,同时毒副反应更严重。因此,目前R-EPOCH方案为DH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年ASH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探索了R-DA-EPOCH方案诱导治疗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DHL/THL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入组63例患者,其中24例(38%)患者接受了ASCT。相比于未接受ASCT的患者,接受ASCT的患者预后较好,3年PFS率(94%vs72%)和3年OS率(%vs76%)均更优。多变量分析显示,ASCT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HR:0.;95%CI:0.-0.;P=0.)。针对DHL/THL患者,R-DA-EPOCH方案序贯ASCT是重要的治疗选择。白鸥教授表示,DHL治疗过程中需要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