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术理念需要传递,诊疗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健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多学科讨论可以整合内科、外科及放疗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拟定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由拓麦平台承办的网络会议肺同凡响-MDT云讲堂如期举行。会议医院团队、医院团队、宁波医院团队共同相聚云端,进行MDT讨论。
研究分享:早期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如何选
讲者:医院团队,王欢教授
王欢教授
早期NSCLC辅助化疗现状
术后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早期NSCLC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及局晚期NSCLC完全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可能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辅助治疗是外科根治性切除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肿瘤的的复发及转移,改善预后。合理、系统、有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可以使死亡危险比降低,有助延长患者生存期。
TREAT:CP(顺铂+培美曲塞)与CV(顺铂+长春瑞滨)作为辅助化疗方案,对早期NSCLC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研究背景:
1.早期转移扩散限制了完全切除后的长期生存,即使是临床分期I/I的早期NSCLC.
2.研究背景大量证据表明基于顺铂的辅助化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
3.在术后辅助化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标: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评估根治性手术后CP方案(顺铂+培美曲塞)与CV方案(顺铂+长春瑞滨)作为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16个中心、接受过根治性手术的例IB、IIA、1IB、T3N1M0期患者的研究,
CV方案组:
顺铂50mg/m2+长春瑞滨25mg/m2*4疗程
CP方案组:
顺铂75mg/m2dayd1+培美曲塞mg/m2d1*4疗程
主要终点:临床可行性
1.无因肿瘤、毒性反应和合并症导致的死亡;
2.RO无患者原因导致提前退出;
3.剂量限制性毒性。
次要终点:药物递送和疗效
给药剂量、安全性、TTTF、RFS、OS、DMFS、LRFS、复发部位
结论
研究主要终点——临床可行性率: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可行率更高(95.5%vs75.4%)。
研究次要终点:
1.安全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3/4级血液学毒性比例更低(10.5%vs73.5%);
2.剂量相关耐受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74.6%vs20.0%);
3.疗效性:两组之间的TTTF存在明显差异,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未达到中位治疗失败时间。
总结
1.术后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早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如何选择更高效、低毒的方案尤为重要。
2.培美曲塞被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作为早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用药。
3.TREAT研究中相比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临床可行性更高,安全性、给药情况和疗效更好。
4.真实世界临床使用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培美曲塞用于早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高效与安全。
病例一
讲者:医院,褚文炎、袁冲
褚文炎
袁冲
病例详情
患者,男,62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一月余”于-03-31入院。
既往史无殊,无吸烟、饮酒史。查体:T37.9℃,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辅助检查
胸部增强CT:右肺下叶6.3cm*2.6cm团块灶,临近支气管狭窄,远端肺阻塞性改变,考虑恶性肿瘤。
支气管镜:右下叶基底干见新生物,右肺CA考虑。
支气管镜刷检:找到鳞癌细胞。
SCC:8.7ng/ml,余检无殊。
病理诊断:(右下叶基底干)少量破碎粘膜组织中见少许明显异形增生鳞状上皮,鳞状细胞癌不除外
诊疗过程
入院后患者体温最高在38.3度,-04-01起拉西林他巴坦针4.5gq8h联合左氧氟沙星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04-05起改用泰能针0.5g,q8h抗感染治疗,继续抗感染一周后阻塞性肺炎症状有所好转,体温正常。于-04-12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诊断:(右肺下叶)部分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另一部分为低分化肉瘤样癌,肿块大小约6x4.5cm,支气管切缘阴性,未见癌转移。
术后诊断:右下肺鳞癌伴肉瘤样癌pT3N0M0(ⅡB期)
术后治疗:
并发症:肺部感染、乳糜胸(术后第2天出现)
对策:抗感染治疗,同时禁食、静脉高营养、输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PS评分:1分
化疗方案:GP方案(吉西他滨1.4g,d1,d8;顺铂35mg,d1-3)化疗日期:6.1-6.22-7.13-8.3
术后随访及复发: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胸部CT,术后7月胸部CT提示:气管分叉处结节,考虑复发。
-11-09和-11-28两次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电套扎+APC治疗
-12-07和-12-28行两次化疗:多西他赛mg,d1+卡铂0.5mg,d1
-01-15复查胸部CT提示:气管分叉处结节,右肺结节,考虑转移。
-01-16行气管镜下隆突新生物APC及高频电热消融术。化疗效果不佳,故-01-19起改用二代TKI阿法替尼30mg,poqd。
-02-20复查胸部CT提示:肺内转移结节较前增大、增多,气管分叉处结节再生。改用安罗替尼12mg,pe,qd,同时再次行气管镜下隆突新生物APC及高频电热消融术。
-03-30复查胸部CT提示疾病进展。停用安罗替尼,-04-05再次行气管镜下隆突新生物APC及高频电热消融术。
-05-11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疾病进展,左右主支气管狭窄,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症状,于-05-13行左主支气管内金属支架植入+APC消融术。-05-16再次化疗,方案改用长春瑞滨40mg,d1,d8单药化疗。
此后患者因多次气道阻塞症状行气管镜APC消融术,病变仍继续进展,予对症支持治疗,未再进行化疗。
病例二
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
讲者:宁波医院,徐国栋
徐国栋
病例详情
患者女性,50岁。高血压病史5年。年前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期间定期复查,未见明显增大。-05-10胸部CT平扫提示:左下肺叶降主动脉旁占位,大小17mm*12mm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05-19入住胸外科进一步诊治。入院后查头颅MRI、腹部B超、气管镜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胸部增强CT显示,左下肺叶后基底段降主动脉旁小占位,大小17mm*12mm。考虑炎性假瘤或肉芽肿性病变可能性大,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05-16行胸腔镜下左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分期为T1bN2MO,ⅢA期。-06-16,-07-15,-08-16,-09-20行顺铂40mgd1-3+培美曲塞mgd1辅助化疗4个周期。术后发现肿瘤复发,双肺散在粟粒小结节影,部分病灶稍增大。
临床诊断
左下肺腺癌术后,双肺多发转移,IVa分期,PS1分。
-02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瘤,肿瘤组织标本行基因检测发现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04至-01行埃克替尼治疗。埃克替尼治疗期间,患者肺部病灶SD。-12-30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稍增大变实。
因肿瘤再次进展,病人拒绝活检,行静脉血NGS法12基因检测提示EGFR基因21外显子罕见突变,原19外显子突变消失。
-02至-05改吉非替尼治疗。用药1月余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增大。
-05-07至-10-06行培美曲塞mg+卡铂mg+贝伐珠单抗0.4g六个周期,-09-08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稍好转。
-11至-05,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6个周期,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较前略进展。
-05至-02,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8个周期,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转移瘤(包括癌性淋巴管炎),胸6、9椎体考虑转移瘤,较前进展。
-12-24行第1次DDPCREGFR突变检测,-03-19行第2次DDPCREGFR突变检测,均为阴性。
拓麦
拓麦直通车
直击现场贯通前沿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