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仅次于血液系统疾病。高级别胶质瘤约占儿童脑肿瘤的8-10%,其进展迅速且致残及致死率极高,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期仅为5.6个月。受限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及肿瘤发生部位的特殊性,目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及化学疗法效果差。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儿近30年来的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针对儿童高级别胶质瘤(pHGG)的新的和更有效的疗法。
溶瘤疗法(Virotherapy)是目前最有希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主要通过两种原理杀伤肿瘤细胞,一是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抗原(病毒自身和肿瘤)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继发性免疫反应,杀死肿瘤;二是裂解肿瘤细胞:通过选择性的在肿瘤细胞中大量复制,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
AntitumormechanismsofVirotherapy
年4月10日,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GregoryFriedman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研究团队在《NEnglJMed》杂志发表题为“OncolyticHSV-1GImmunovirotherapyforPediatricHigh-GradeGliom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开放的“3+3”非随机1期实验,将经病理证实为复发幕上高级别胶质瘤(IDH野生型)的12名患者(3至18岁)分为4组,进行改造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治疗或联合放射治疗(PFU、PFU、PFU+5Gy和PFU+5Gy)。
结果表明,与未接受G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G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其中位总生存期为12.2个月,为未接受G患者的2倍多,未出现与G用药相关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作用或严重不良反应,且其治疗相关副反应轻微可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经G治疗的患儿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加,持续时间最长可达9个月,表明G可将pHGG由“冷肿瘤”变成“热肿瘤”,重塑其免疫微环境。
此项1期临床试验表明,G可用于治疗pHGG,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同时可改变pHGG内免疫微环境,使其由“冷肿瘤”转变成热肿瘤,为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组稿:杨辉教授-复旦大学
编译:Lucx-复旦大学
审校:杨辉教授-复旦大学
投稿、直播等合作事宜,请与AiBrain助手联系,或发邮件至:ai_br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