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任二脉中运行内气的气道是什么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通道”。《灵枢·痈疽》:“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

气道(气街、气穴、经隧、空窍)是间隙。

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有“气道通”与“气道涩”的论述。

在《灵枢·卫气》中,有头、胸、腹、胫等四部“气街”的论述。

在《素问·气穴论》中,有“气穴”的论述。

在《素问·调经论》中,有“经隧”的论述。

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论述。

在《灵枢·经脉》中,有“分肉之间”与“肉分”的论述,其中的“血气”实是卫气。

《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笔者对《经络实质的整理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体经络的气血通道,是卫气(内气、液气)与营血(营气、血气)的两种(气道与血管)通道,并不是“血气”的一种(血管)通道。

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是广义经络,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是狭义经络。

气道是在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间隙结构中开放性的组织液气通道,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的富集带区、较多的组织液气、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组织结构多种物质的复合功能,是有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物质基础。

血管是封闭性的管道,其中没有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循经性、双向性、慢速性、阻滞性、效应性等特征的物质基础。

针刺气穴与针刺血管的临床要求也不相同:针刺气穴治病时不要求出血,针刺血管治病时要求出血。

神经对经气运行虽有循经感传的感觉作用,但神经却没有经气物质与运行经气的气道功能。

经脉与络脉和血脉与血络不是同一概念。

“营行脉中”,是营血运行在血脉与血络之中,并不是运行在经脉与络脉之中。

“卫行脉外”,是卫气运行在血脉与血络之外,并不是运行在经脉与络脉之外,而是运行在经脉与络脉的气道间隙之中。

较粗大的十四经脉与十五络脉等经络气道,是在“分肉之间”(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中;较细小的络脉气道,是在“肉分之间”(肌束之间)等组织间隙中;较微细的孙脉气道,是在“细理之间”(肌纤维之间)等细胞间隙中。

在督任二脉的直形路线中,虽有神经纤维的感受器与效应器,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但是却没有与督任二脉相伴行直形的神经干和大血管。因此,只有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才是督任二脉的经络实质。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pinglawyer.com/szlbljc/9379.html


当前时间: